從“黑色”到“綠色”:鐵礦石巨頭發力新能源金屬和低碳賽道
發布者:System發布時間:2025/11/17 13:55:54來源:新浪財經
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(記者霍星羽)在剛剛閉幕的進博會上,礦業巨頭向外界展示了他們的新面貌:主角“鐵礦石”周圍,環繞著新能源金屬和各種前沿低碳技術。尤其是銅,已成為幾家鐵礦石巨頭業務體系中那顆冉冉升起的新星。在碳市場擴圍的背景下,“如何生產更綠色的鐵礦石、幫助下游鋼鐵企業減碳”也成為各家持續探索的重要命題。
一場從“黑色”到“綠色”的產業競速,正悄然展開。
新能源金屬登上舞臺
這屆進博會,淡水河谷、力拓、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悉數到場。這3家鐵礦石龍頭企業的展臺呈現鮮明特色:除鐵礦石外,其他金屬逐步被推到臺前,其品種布局呈“一超多強”格局。面對鋼鐵需求逐漸行至平臺期的局面,這些鐵礦石巨頭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金屬,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。
在淡水河谷的進博會展臺上,小巧的鎳產品頗為吸睛——有邊緣卷起的小銀餅(鎳圓餅),還有形如銀色彈珠的羰基鎳珠,兩者純度極高,后者更甚,廣泛應用于軍民兩用高溫合金、鎳鹽制備、電鍍等重要領域。
事實上,鎳是一種“既能上天、亦可入地”的戰略金屬。據淡水河谷展板介紹,鎳既可用于汽車領域的含鋰電池,提升能量密度、延長續航里程,也見于催化轉化器、排氣系統、傳感器與電子元件等部件;在航空領域,鎳合金更是噴氣發動機、渦輪葉片、飛機結構件的關鍵材料。
盡管業務結構正在多元化,翻開淡水河谷的財務報表不難發現,鐵礦石仍是其*主力產品。2025年第三季度,公司鐵礦解決方案業務(含鐵礦石粉礦、原礦、球團及其他)凈營收為84.23億美元,而銅和鎳(均包含副產品)的凈營收分別為10.86億美元和10.1億美元,差距較大。
除了鎳,淡水河谷在銅領域也展現出“雄心壯志”。今年2月,公司宣布在巴西帕拉州啟動“新卡拉加斯”計劃,預計到2030年將該地區銅年產能提升32%,達到約35萬噸,遠期目標更是劍指70萬噸規模,彰顯出其拓展能源金屬版圖的決心。
而力拓的展臺也將公司轉型的理念重磅呈現。走近展區,“增加能源轉型所需材料”的發光標語映入眼簾,它被安置在一片綠色的微縮森林模型中,周圍環繞著銅、鋁、鐵、鋰的化學符號燈牌。
必和必拓對銅資源的重視,從去年幾次試圖收購英美資源集團的行動中可見一斑。去年4月,這家澳大利亞礦業巨頭提出以311億英鎊(約合388億美元)的價格收購在倫敦上市的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集團。若交易成功,必和必拓將躍升為全球*大銅生產商,雖未如愿,但其拓展銅版圖的意圖已十分明確。
據必和必拓進博會展臺顯示,目前旗下銅資產包含埃斯康迪達銅精礦、斯賓塞銅精礦、安塔米納銅精礦、奧林匹克壩等。
綠色低碳之風漸盛
在淡水河谷的進博會展臺,記者戴上VR眼鏡,瞬間“穿越”到亞馬遜雨林——一只獵豹悄然走近,仿佛迎面而來,這是公司為參觀者準備的沉浸式動畫體驗之一。由于不少礦區位于亞馬遜地區,淡水河谷也積極參與當地生態保護項目,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敘事。
“低碳”與“綠色”,已成為礦業公司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。
展臺上陳列著形如話梅核的鐵礦石壓塊,是淡水河谷歷時近20年研發而成的直接入爐產品。它采用專屬粘結劑技術,以優質礦粉在低溫下壓制成型,機械強度高,或能幫助鋼鐵企業將煉鋼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至多10%,成為綠色轉型中的一大亮點。
在降碳方面,各家礦企“八仙過海、各顯神通”。必和必拓展臺上的黃色粉末是取自河鋼-宣鋼基地的微生物蛋白,蛋白質含量約60%,遠超大豆蛋白含量(43%)。此產品以從宣鋼氫冶金豎爐中捕集脫硫后的二氧化碳為其*碳源,既實現了電能的儲存,又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高值化轉化。
力拓參與研發的ELYSIST技術,可在電解鋁的過程中使用惰性陽極取代傳統的碳陽極,使原鋁在冶煉中只釋放氧氣,不會直接排放任何二氧化碳。而BlueSmelting項目則涉及一種鈦鐵礦還原技術,相比于現有還原技術可減少95%的溫室氣體排放,能夠降低二氧化鈦、鋼鐵和金屬粉末生產的碳足跡。
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特此聲明!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會立即更改。